bookmark_border根特祭坛画,区块链与讲故事

扬·凡·艾克(Jan Van Eyck)《根特祭坛画》关闭时所见的 8 幅画, 1415-1432

扬·凡·艾克(Jan Van Eyck)《根特祭坛画》展开时所见的 12 幅画, 1415-1432

根特祭坛画和尼德兰文艺复兴

《根特祭坛画》是15世纪时的根特市长向艺术家扬·凡·艾克(Jan Van Eyck)(1385-1441) 兄弟定制的油画作品,存放在圣巴夫大教堂。它由共 20 个画面构成,分两种模式,“日常模式”包含 8 个画面,在节日庆典中它会进入“展开模式”,露出另外 12 个画面。

在这件作品背后,有非常多值得拿出来说的故事。

根特市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中世纪前期,那地方还是一片沼泽,由于根特位于港口,处于北海、地中海、波罗的海之间的重要位置,根特市的商人得以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赚取利润。到 15 世纪,根特在尼德兰地区已经成了欧洲重要的贸易集散地,也是欧洲的技术与文化中心。根特不仅能够制造当时的奢侈品豪华布匹,也因为富庶,养活了一大批艺术家。

这个故事会让人联想起后来的巴黎、新加坡、香港、纽约或是上海。的确没错,在封建割据的尼德兰,根特是一座贸易起家自治城市,不属于任何王国势力。

《根特祭坛画》的意义在于,这是尼德兰地区第一次“人民当家做主”。这么重要的艺术作品,作为整个城市的精神象征,是由这个自治城市的市长委托普通画家来完成的。

不仅如此,《根特祭坛画》还是世界上第一件真正的油画。创作过程中,凡·艾克琢磨着,用掺亚麻油代替蛋黄或蛋清来稀释颜料。这种对颜料的改进,让画面可以被层层叠加,也使得画面色彩鲜明,能够更持久的被保存。在当时,这是妥妥的技术进步了。

画面的内容也充满了各种象征和隐喻,先不去展开讨论画面的艺术造诣以及背后宗教故事细节。我们先关注整个画面被分为了 12 个格子,每个格子都有特定人物,这既象征了某种秩序与规则——由于社会分工,人们各司其职,同时,它也象征着社会阶层的形成。

做过生意的人都懂,秩序、规则、契约,是商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完成交易的基础。说话算话如此重要,财富在交易中产生,没有规则就难以交易,没有交易就没有财富。

基督徒对 12 这个数字也一定敏感,它象征了耶稣的十二使徒,当然如果算上正在观看和解读整个画面的你,你可能就是那第十三个使徒。想到这里不禁毛骨悚然,15世纪的信徒们可能也有这样的感觉吧。

还有很多很多的细节,例如站在画面左右两边的没穿衣服的亚当和夏娃与坐在正中的上帝或是神身高体型相仿,但没穿衣服。又例如下方的核心画作《羔羊的颂赞》中出现的羔羊,本身就隐喻了平民,远处若隐若现的圣巴夫大教堂的大塔隐喻了故事所在地正是根特,以及画面中的众多平民面孔,等等等等,一切都指向了一个词:平权

这就是那时资本主义的含义,区别于封建的教会统治,在根特每个人都可以来参与商业贸易,每个人都可以赚钱,每个人也都可以来参与社会治理。

这对在中世纪教会黑暗统治中挣扎了几百年的欧洲人来说,是多么美好的梦境!

这是根特市的精神,根特是对尼德兰平民的救赎,它拉开了尼德兰文艺复兴的序幕,也拉开了资本主义的序幕。再往后,就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君士坦丁堡陷落、大航海开始、金融交易所诞生、东印度公司,启蒙运动以及各种战争。

区块链和去中心化治理

改进颜料,让画面可以长久保存;隐喻平权,激励人们参与商业;建立规则,使得商业更顺畅。这是《根特祭坛画》留下的宝贵遗产。

2008 年,一篇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区块链和比特币横空出世。很快,通过 Github 和开源的方式,所有人就都能够用上区块链和比特币了。

区块链其实没有新东西,跟凡·艾克的油画一样,只是对已有东西进行了重新组合。区块链只是把一些比如密码学、分布式网络、时间戳之类的技术重新以某种方式组合在了一起。

区块链直接的作用,也跟当年油画实现技术改进类似。有了区块链,数据能够被持久保存,一旦上链,就几乎没有机会被删除了。平权,或者说去中心化,我们不再需要一个权威机构来为我们记录数据,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让数据上链了。

如果你有办事花好几天时间只为盖一个章的经历,可能会体会到我在说什么。

区块链建立了规则,这回不只是 12 个框框的隐喻了,而是更加清晰简明没有歧义的代码。代码就是规则,代码就是法律,代码能够被低成本的复制,代码就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的简单的重复的纽带。

大方向是没错的,建立更加高效的规则就能够提升社会运行的效率。

哈耶克说过:如果一个人不需要服从任何人,只服从法律,那么他就是自由的。

但问题来了,如何证明一个人服从法律?

传统的办法就是记录这个人的行为,然后交给律师、法官、陪审团之类的角色去讨论裁定。但这个问题依然复杂,即使完全同样的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或者在不同人的眼中,可能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论。

尤其是想到,最终裁定是否一个人生死大权的权力,终究还是掌握在一个个的活人手上,心里就略带不安。毕竟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有情绪,有喜怒哀乐,也可能会被身边的信息所影响。

在区块链的世界里,代码的执行是自动的,去中心化的,不需要人的。去中心化才是真正的,数字时代的平权。

在 Airbnb 的招股书中,有一张图让我印象深刻。

来源:Airbnb 公司招股说明书, 2020

同样 12 个框框,但框框的大小变得简单统一了,似乎在告诉我们数字时代人们不再有高低贵贱之分。而且其中出现了 13 个人,这真是另一幅美好的愿景,在几百年后,由于数字化和科技的进步,我们不用再担心第 13 个人的背叛了,这才是去中心化的社会治理,才是科技平权。

Airbnb 在 2010 年 12 月 10 日在纳斯达克直接上市,这份招股书也被披露出来。不得不佩服,Airbnb 的创始人布莱恩·切斯基(Brian Chesky)真是一名伟大的艺术家。

未来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内容创作,所有人也都应该可以参与数据交易,也都可以拥有数据产权。如果区块链真的能够大量被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一定会迎来一场真正的科技文艺复兴。

这件事并不遥远,抛开那些复杂的底层实现逻辑,区块链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形象可能就是个类似微信公众号的产品。只不过,未来你写的文章、上传的图片、拍的小视频可能都可以作为数据被交易。

讲故事与链上治理

数据到底如何参与社会治理?就是讲故事。

莫言有句话说得好:“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还是要给你们讲故事。”莫言就是那个通过故事传播道理的智者。

讲故事非常重要,它能够让更多的人更好理解数据。一幅画,一段文字,都会蕴含一些道理,就好像财富是在交易中产生的,数据的价值也只有在人们对其的解读理解中产生。

芒格在 1994 年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的讲话中,给大家讲过一个关于“祖母的规矩”的简单的小故事,这个规矩来自祖母的智慧。祖母说,你们必须先吃完胡萝卜,然后才准吃甜点。

我相信不同阅历的人听到这个小故事的体会也大不相同。这是故事的魅力所在,故事本身很简单,但不同的人肯定会有不同的解读,同样的人不同的时间也会有不同的解读。

就好像油画可以层层叠加一样,作为故事,区块链上的数据更加可以被轻松组合成新的数据。新的数据就是新的故事,这听起来玄乎,但说白了还是添油加醋解读与讲故事的过程。

如果你有智能合约的经验,大概已经明白我在说什么了,这不就是以太坊虚拟机嘛。就是这样,数据,数据的解读,甚至对数据的解读的解读最终都是一个个的故事。

还是用祖母的规矩这个故事来说明故事如何影响社会治理。芒格对祖母的规矩的一种解读是,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在你成为一个伟大的选股人之前,你需要一些基础教育。所以基础教育很重要,油画也好,数据也好,本质上都是一个时代的基础教育。

一个人听了那些故事,就会对那些童话故事心存向往,对未来产生希望,或者对黑暗的故事感到害怕,让自己行为受到约束。

故事会影响人的情绪,从而影响社会发展走向,这便是数据的价值。还是和油画一样,当数据被一群人所解读和理解,它就成为了文化。

有人说数据是给人的新时代镣铐,我觉得没毛病。但镣铐这个词显然过于贬义,反过来想,假如每个人都能更好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尤其是权力机关都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不就是权力被关进笼子了吗。你不用再去费尽心思,靠喝茅台或者其他手段去猜测或控制别人的行为,这就与文艺复兴一样,是社会的一种伟大进步。

这对在酒桌上被高度白酒折磨的不要不要的商人来说,是多么美好的梦境!

而且,现在还有AI,生成式人工智能来帮我们讲故事,科技会加速这个知识平权的过程。

既然文化能改变社会中人的行为,那链上数据的真实性就是关键,这是区块链技术存在最伟大的意义。在数字世界里,一切都是自动高效执行的代码,但如果你的数据不诚实,那么结果就会出现偏差,这种偏差之于社会治理,可能就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只要数据诚实,你说的是对是错其实都能接受,后人自会评判。错了就改反而证明了你的学习能力和成长性。

但是,篡改历史就是死罪,破坏了规则,一粒老鼠屎就会坏了一锅汤。

精神价值定价和氛围

再来聊聊如何为精神价值定价。

当你喜欢一个明星偶像,你可能会愿意付好几千的门票不计成本打飞的去参加他的演唱会。当你认为你买上几千块钱买茅台,就能在合同上多赚几万利润的时候,你会毫不犹豫的给茅台充值。这就是所谓“交智商税”的心理。

华为默默摸出了 Mate 60,你有没有感动,有没有想支持一下?华为上架了卖 1999 的手机壳,许多人大呼智商税,如果换位思考,如果你就在华为产业链工作,华为的成功给你带来了可能 1,999,999的收入,你是不是会有一种想买上一个手机壳回馈华为的冲动(事实上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都多少受益于华为)。在情感面前,1999 太便宜了,这个手机壳只要 1999 就可以买到,顺便还可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出去把手机放在饭桌上,无需多言,dddd。

如果你体会不到这种情感也很正常,可能你并没有因为华为赚到 1,999,999,用最近争议很大的女星 Lisa 在社交媒体上的一句回复来说:“You’re not invited”。

这一切都源自相信,或者说喜欢。相信在偶像的光环下,我能成为更好的我。在物质生活已经非常发达的今天,有拼多多这样的伟大的平台已经帮我们把商品价格打了下来,你其实只需要很少的钱,就可以吃饱穿暖解决衣食住行问题了。

然后就是满足精神需求的问题。

周末在上海听吴晓隆老师的摄影讲座,他举了一个非常贴切的例子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他研究史蒂芬·肖尓很久了,但是“我很不希望所有人都知道他,我感觉我的爱被人瓜分了。喜欢一个人,第一反应,应该就是占有吧”。

我对此深有感触,不说这些大咖了,我也喜欢过很多小众“明星”(现在流行叫地偶),比如 B 站的美食探店的 UP 主永远 Juicy 的 JoeJoe小舟、跳舞起家跑去做搞笑视频的害怕区一姐欣小萌、或是曾经在台湾和贵州卫视做旅游美食节目现在跑去 B 站教粉丝做菜的詹姆士,讲摄影 UP 主吴晓隆老师也是其中之一。他们不断成长出圈,粉丝越来越多,也出现了更多的榜一大哥或者金主爸爸。

现在他们发达了,我没钱去给他们打赏做榜一大哥,可能是因为我这几年工作不够努力吧。

我现在还有很多喜欢的新的地偶,一方面,我希望他们能飞黄腾达,但另一方面,我不希望有太多榜一大哥来跟我瓜分这份喜欢。

这个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在早期为他们付费,买上一些纪念品比如拍立得签名照片,或者干脆去买偶像的艺术品原作。如果未来真的有榜一大哥要来瓜分我的这份情感,我就卖一张 10 年前的拍立得给他。

数数钱,就可以消了这口气吧。

数字藏品就是这种精神价值的载体,精神价值的来源是故事,是偶像的故事,成长的故事。

所以增加精神价值唯一的方法,就是简单的重复的不断地将同样的故事,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讲出来,让这些故事感染人,让绝望的人找到希望,让有梦想的人找到方向,让有方向的人找到同伴,让有同伴的人找到共同的归宿。

偶像的成长,也是你的成长,其实反过来也是这样,大家做彼此的精神支柱一起成长。

人需要精神支柱,精神支柱给人判断力。这时候,一个数字藏品就是一个灯塔,灯塔会照亮一个范围,将你笼罩其中。在它的氛围下,你看到它,就能联想到很多美好的东西,不管生活多难,都能有坚持下去的信念。

巴菲特说他永远不会买比特币,但他还是在图书馆花 1 美元复印了 7 份纽约时报 1901 年 7 月关于的股灾报道挂墙上。

打王者荣耀时,我们总要先猥琐发育,憋一堆装备加好 BUFF,调整好状态再往前推。

生活也是。

bookmark_border价值投资、吹水与情绪

本文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2023 年秋季《价值投资》2023 年 9 月 15 日课程学习感受。

吹水

什么是价值投资?字面理解,价值投资是提供价值的投资。什么是价值?价值就是投资了之后做了好事。那什么是好事?这就很难说了。

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认为投资更多是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技术问题。不过在我眼里,投资是思维方式问题,但如何寻找价值则更多是在投资思维基础上的一个关于方法论的技术问题。

在北大价值投资课上,姜国华教授用“吹水”两个字来比喻价值投资,初听有些荒诞,但细品甚妙。

一个人也好,一个公司也好,都复杂多变,孰好孰坏,你不可能凭第一印象就下结论。长期调查研究必不可少,问题是调查研究只是去到处搜索资料吗?是,但不只是。

就拿北大未名湖当做例子,要调查研究清楚未名湖这个东西,可以去网上搜索下载相关信息,也可以去校史馆获取保存多年的资料,又或者找北大同学们吹水闲聊调查询问。但最重要的也是最不能忽略的,就是亲自到未名湖畔,对着湖面一顿真吹水,吹出水花吹出波澜,亲身感受未名湖水面变化的样子、感受温度、气味等一切来自水面的反馈。

早上吹、晚上吹、春天吹、秋天吹,简单的重复的做着同样的事情,也许几个月几年都不会感到有什么不同。这个过程或许无聊、没劲、甚至让人煎熬,但不排除有一天突然就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收到的反馈与以前完全不同了。

在顿悟的刹那,脑子里那些常年累积的无用信息可能瞬间就集合在了一起,你就突然懂得了某个超越他人的道理,发现并理解了某些与众不同的东西,这才真正寻找了它的价值所在。真正的价值投资人从来都是一个小众的群体,也许正是因为大多数人无法忍受这样的长期煎熬。

也别忘了,吹水的过程也对湖面本身造成影响,虽然每次只会引起小小的波澜,但日积月累造成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不过即使再艰难,每天去湖边吹水,也是一件令人心旷神怡的事情,要不怎么说价值投资者往往健康长寿呢。

消费与投资

点一份外卖,吃完就没了,这是消费。买一手股票,期待它上涨,这是投资。这是我们一般对消费与投资的理解。

我原来的理解,消费是以花钱为目的,赚个开心,投资是以赚钱为目的,以痛苦为代价。不过良药苦口,痛苦一段时间后能够赚点钱,然后开心开心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但深入理解价值投资后,我发现我错了。拉长时间来看,消费花了钱,反而是不开心的事情,投资才是开心的事情。

说消费并不使人开心,首先是因为消费的目的是满足人的基本效用,比如吃饭是为了不饿,穿衣是为了不冷。在这个过程中人不是自由的,而是被迫去消费,被迫花钱。从这个意义上说,消费品对人毫无价值,还会消耗金钱。如果可以不吃不喝,每天把时间花在更有意义的自由的事情上,何尝不是件更好的事情。

但这不可能做到,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话虽残酷,但这就是现实。

但反过来想,事情就简单多了。如果把自己当成一个不断创造价值的给予者,而不是一味满足自我需求的索取者,那么吃饭、穿衣这些事情就都与购买股票、艺术品等投资品一样,成了对自己的投资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消费是一件从满足自我需求出发的事情,而投资是一件主动走出去,去与这个世界打交道的事情。

购买投资品的目的,是希望获取未来的现金流,因此投资品就有了价值。正如北大未名湖一样,湖水就在那里,它未来是否能给你带来现金流,能带来多少现金流,这是投资人必须去思考和了解的。如果你什么也不做,那么投资品对你来说就是一个黑盒子,所谓投资就是在买盲盒。

买盲盒固然能让人获得短期的刺激感,但长期的不确定性会让人焦虑紧张甚至精神崩溃。对投资人来说,关于这个问题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主动走出去,忘掉自己的喜好,去了解他人,了解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

对公司来说,如果你足够了解这家公司的产品、商业模式、企业文化以及公司的大大小小的人和事儿,那么这个投资品就不再是个黑盒子了。这时候也许你就有足够的信心与它一路同行,它也会给你相应的回报。

财富也绝不仅仅只是股票账户中每天变动的数字。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财富也不是凭空创造的,是在市场交易中被创造出来的。

情绪和市场

人是感情动物。情感是人类行为决策的基础,同样的人,在喜悦、兴奋或焦虑、害怕的情绪影响下,会出现完全不同的行为。这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基础,也是市场存在的基础,无数历史都证明了这一点,人们的情感变化对市场价格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尤其是群体性的狂欢,几乎是确定性的每隔七八年就会发生一次,人们往往错误的将数量当成正确的唯一标准,就好像我们习惯性的用粉丝数来评判一个偶像一样。在一群乌合之众中,大多数人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转而变得盲从、无意识和智商降低。人们害怕与众不同、害怕遭到反驳、害怕因为表露出不同意见而遭到大多数人的唾弃。

这种害怕并非没有道理,早在16世纪,乔尔丹诺·布鲁诺(Giordano Bruno)坚持日心说被活活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上。在19世纪的法国,巴黎公社因为坚持革命遭到屠杀而失败,只留下一首传唱至今的《国际歌》。

作为小众的价值投资者往往喜欢隐藏和保护自己而拒绝抛头露面,这样,价值投资者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就显得极为重要。但这并不代表价值投资者永不发声,偶尔,它们也会在关键时刻毫不避讳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在 2023 年的每日期刊股东会上,从不抱怨的芒格就显得对自己犯下的错误有些生气。

不论如何,情绪的过度爆发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不论对个体还是群体都是这样。也许听点舒缓的音乐,可能是控制自我情绪的好办法。只有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才有能力基于事实做出自己的判断。正如芒格所说:“慢慢变富。”

但问题是,即使我们再努力,市场有时候也真的不是你凭一己之力所能控制的,我们更加难以预测明天、明年市场的情绪变化。我们只能适应它,理性的看待它。巴菲特那句话始终管用:“你所找寻的出路就是,想出一个好方法,然后持之以恒,尽最大可能,直到把梦想变成现实。”

做个人

价值最终是关于人的,价值投资也是一种利他、利社会的行为,这种牺牲自己造福他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听起来是反人性的。

但坚持价值投资的人往往却能收获自由平静的一生,也能体会到人生的乐趣,至于这是不是真的牺牲了自己,可能就因人而异了。

bookmark_border证实和证伪

这篇文章原本发布于 2022.7.30。

有人看完后跟我说:“不要把现象当成规律,把自我理解当成本质”

我不反对,但我想回应的一句话是:“现代现象之本质就在于它根本就没有本质。如果取消本质是现代现象的实质性标识,那么,这恰恰表明,现象本身成为了本质。”

前半句来自德国社会思想家西美尔(Georg Simmel, 1858-1918),后半句来自刘小枫教授 2018 年出版的《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对其的评论。

听起来有些晦涩,我更喜欢的一句话来自英国大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 1757-1827)—— “I must create a system, or be enslaved by another man’s. I will not reason and compare: my business is to create.”(我必须创造一个体系,否则就会被另一个人的体系所奴役。我不会去推理和比较,我的任务是创造。)

我其实想说:“不要总想着去理解本质,有本事去定义本质。” — Bob

认识市场

李录在他的演讲中说,未来是无法预测的,但投资者的工作却是要预测未来,精确预测市场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无论怎么努力,我们给出的预测只是个概率。所以要对市场充满敬畏。

不过也不用悲观,把一切交给命运显然不是一个专业投资人应该有的想法。市场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就好像“我是谁”一样,是个被讨论了几百年的哲学问题。不同时期、不同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认识市场,对市场的基本认识,会从根本上影响人的思考方向和行为。

我们不仅要预测一家公司的经营状况在未来的某个时点变得更好,还想预测到市场能够充分认识到这种变化,从而给出比现在更高的估值。为了做到这些,还是要先建立对市场的深刻认识。

三个世界

卡尔·波普尔把我们这个世界分为“物质”、“精神”、“知识”三个世界。物质世界类似我们大多数人理解的唯物主义的世界,它代表了这个世界本身存在的样子,包括所有有生命或者无生命的事物。精神世界是作为人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可以简单的理解成唯心主义的那个世界。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个知识世界,它代表人通过文字、会话、音乐等等方式记录下来的那些东西。

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个视角去看待市场,用同样的方式划分。

物质的市场代表所有市场中的公司以及所有其他投资者本身存在的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的经营状况会变好或者变坏,投资者们手上的钱会变多或者变少,这些客观发生的变化,都属于物质的市场。

精神的市场,代表了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对市场的认识,这种认识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因人而异,但都会以情绪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当情绪超过某种阈值,就会触发买入或者卖出的交易行为。

知识的市场,反映在各种消息上。公司发布的定期报告、高层的讲话、卖方分析师的报告,也包括我们投资人的投资报告或者研究记录,这些或公开或私密的消息,以各种不同媒介记录下来,并发生传播——能够在人群中传播是知识的市场与精神的市场最大的不同。

用更加直白的话,就是基本面、情绪面与消息面。这几方面共同组成了市场,以股价的形式表现出来。

证实和证伪

市场在物质层面是可预测的,这很好理解,就像牛顿三大定律可以轻松预测小球在下一秒处于什么位置一样,假如你可以搞清楚市场基本面的一切,你也可以轻松预测市场下一秒的位置。

但这只是理想,实际上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物质的层面会不断变化,人的理性仅仅是精神和知识层面不断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就永远无法直接认识物质层面本身。

这就导致了我们任何时候对市场的认识都存在局限性,也就得出了“市场不可预测”这样的结论。

对于我们该如何获得知识,波普尔认为虽然知识永远不可能被证实,但可以被证伪。知识层面的内容是无法反映物质层面全貌的,但是我们有能力指出那些错误反映了物质层面的内容,也就是证伪。

如果认可这个观点,我们就可以将在市场上获得的每一条消息都看作一种知识假说。然后作为投资人,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不是去尝试搜集最多最全的资料以尝试描述市场本身,而是应该找出那些有错误的部分,尽最大努力去证伪它。从这个角度来看,研究工作就是一边搜集信息,一边尝试推翻假设其谬误之处的过程。

去伪存真,对提高做判断正确概率的价值,远高过搜集更多的知识。芒格一直挂在嘴边的那句“总是反过来想”,大概在说这个意思。

马斯克的套路

马斯克在2017年接受的一次采访(https://www.rollingstone.com/culture/culture-features/elon-musk-the-architect-of-tomorrow-120850/)中,总结了他所认为的“科学方法”,可以一种实战中更具操作性的套路。马斯克说,当遇到那些真正麻烦的问题的时候,这是真有效。

1.提出一个问题。2.尽可能收集更多的证据。3.根据证据制定公理,然后尝试给每一条公理设定概率值。4.根据有效性确定这些公理是否正确,公理间是否相关,是否必然导致结论,以及有多大的概率。5.试图去推翻结论,尝试寻求别人的反驳,帮助你去推翻。6.如果没人可以推翻你,那么你很可能就是对的,但你并不一定是对的

马斯克的套路给“反过来想”的过程增加了一些有用的细节。

在研究工作中,尝试为这些信息建立关系连接和理清因果关系是件重要的事儿。去找到那些源头的公理,并赋予概率,是个不断“做减法”的过程,也是寻找关键因素的过程。

证伪的过程,凸显出不断接受反驳的重要性。马斯克特别提到自我反驳还不够,还得不断尝试寻求别人的反驳。别人反驳中出现的各种理由,不论正确与否,都会是帮助解决问题的好素材。

到这里不难理解马斯克经常的大放厥词和语不惊人死不休,从这些充满争议的言论中,他不断寻找着全世界所有聪明的大脑的反驳。

寻求反驳和反驳别人都是好习惯。

最重要的还是得记住,你很可能是对的,但永远不一定。

2022.7.30

bookmark_border师夷长技以制夷

节日是辞旧迎新的日子

重要的节日,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息息相关

节日是种仪式

也是一个文化重要的标志与符号

会给我们留下记忆


记忆

如果把所有个体的连接都断开,那么个体还能独立生存吗?

能,因为还有记忆

如果把所有个体的记忆都抹去,那么个体还能独立生存吗?

不能,没有记忆的个体,就没有好奇心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沉睡

烟尘散去,花田里一群人快乐地奔跑

冲锋衣变成了休闲装

不远处的一片空地上,还横七竖八地倒着几个已经睡着的

孩子

有鹰飞过,只有山

岿然不动

那只沉睡的雄狮

2023.9.13

森森, 午休的孩子们, 无锡市, 中国, 2023.9

bookmark_border苹果、教师节、AI

去苹果店逛,拍了这张照片,感触极深。

自从苹果来了,一些中国大妈的形象,气质,精神面貌完全不一样了。

不仅如此,一些商场的环境,品味,也不一样了。

我也不一样了。

我不是老师,但苹果是我的老师。

我不是老师,人工智能才是老师,区块链才是老师,元宇宙才是老师。

教师节快乐。

杨裕欣, 淮海路 Apple Store 零售店, 上海, 中国 2023.9

杨裕欣, 淮海路 Apple Store 零售店, 上海, 中国 2011.10

bookmark_border区块链、嫦娥和菜市场

到底啥是区块链

不要觉得区块链很多高大上,把区块链理解成一个可以写字的笔记本就行。

这个笔记本放在谁都能拿到的地方,谁都能在上面写字。我们公司的书架上就有一本这样的笔记本,谁借书还书就在上面留个记录。

区块链是数字化的,而且有签名。意思就是每个人留记录的时候,会自动留个签名,说明是谁在什么时候留的记录。这样做的好处,就像在笔记本上打了格子,不至于随时间推移变得混乱。

另外,就是记录一旦留下,就不可以再修改了,谁都不可以,这点非常非常重要。

那要是写错了怎么办?再写一条记录就好,说明一下前面那条错了。就像在石头上刻字,刻上了就不能改了。

所以,如果有人想了解你,就可以看看你在笔记本上留下的所有记录,靠这个判断你是否靠谱。

感觉就是个高级征信系统,没错,差不多就是这样。

有个问题,就是留记录的时候的签名只是个 ID。换句话,虽然大家都能看到所有记录,但其实并不知道 ID 是谁。

每个 ID 的持有人都有一个密码,只要拥有这个密码,就可以去写字。

所以如果区块链如果真的成为征信系统,上面的人就得实名。

这样就没问题了,区块链上留下的,就是你的故事。

但现在大部分区块链都是匿名的,所以上面经常写满瞎话,反正没人知道真假。

如果是实名的话,你再说瞎话,可能就得再准备好 100 个瞎话来圆。

你在区块链上乱说话,就像嫦娥偷吃了不死药,是会被送去月宫的。

所以,自始至终都说真话才是最好的。

诚实是人类最宝贵的美德。

菜市场小助手

你到了一个菜市场,卖的东西琳琅满目,但鱼目混珠。怎么办?

人工智能加持的区块链,就是一个靠谱的小助手,你要买什么东西,靠不靠谱,问他就行了。

最重要的是,你就知道你东西买的值不值了。

这么说简单了吧。因为它足够诚实可信,所以才值得被学习,值得被聆听,就像巴菲特。

反过来,在区块链上说话需要勇敢,所以敢说话的可能不多,但话多的那些人,一定就更有价值。

还有,在区块链上说话,或者去查看区块链上的别人说的话,是不是都该付点钱?

bookmark_border做空pdd?毫无价值!

pdd 造假?

大晚上看到 pdd 被小作文做空的消息,乐了。忍不住写小作文了。

天底下没有新鲜事,还是老套路,到社交媒体上抓了点乱七八糟的信息拼凑在一起,然后下结论。

中国大妈都知道不能看微博炒股,美国大头兵就是这么没脑子的嘛,大概是因为没有装反诈APP吧。

哦,美国没有反诈APP

美国人反中已经毫无逻辑可言了,可能只有美国老百姓相信吧。

还 600 万件假包裹?还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还中国东部城市无锡?你觉得这胡诌的数字有人信?

灰熊是谁?

简单的说,灰熊就是一家专注致力于做空中国公司的水军公司。比如去年做空过蔚来汽车。

都不想说啥了,每年一家呗,这效率放在中国一定是经费不够吧。

记住,Mate60 才是唯一无法被 CIA 监控的手机!

遥遥领先!遥遥领先!遥遥领先!

pdd到底有什么价值

pdd 可以说是中国最本分的公司了,没有之一。

虽然之前也遭到过多次抹黑,但它现在仍然是全国最大的电商平台。从9岁到99岁在上面都玩的很开心!(9岁以下和99岁以上也挺开心的)

对很多老人来说,pdd 是便宜,是年轻时候吃苦的记忆!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pdd 是快乐,是半夜一个人的心灵归属!

对很多美国人来说,pdd (TEMU),是一股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

对了,pdd 也是 B 站 UP 主们的(可能是最大的)金主爸爸:-)

pdd 真的可以说是一家伟大的公司,所以这一波流量必须蹭。我是 pdd 自来粉。

不论接下来发生什么,我都坚定不移的给 pdd 打CALL!

诚实,是人类最宝贵的品格,它超越国界。

bookmark_borderpdd、哪吒

pdd 的价值

我见人总会说,我全身都是 pdd。

对很多人,尤其年轻人来说,pdd 的意义在于,即使失业即使没工作即使生活没有希望,晚上回家脱掉衣服或卸了妆之后,打开的第一个 app 就是 pdd。

它提供了一个可以打发时间领优惠券,又可以买几十块管饱一个礼拜的泡面,还可以找个理由勾搭朋友聊聊天,甚至还能玩玩小游戏的场所。

当你在 pdd 里点了无数下,找到那个 2 块钱的火车票优惠券,买一张绿皮火车票去下一个城市找工作时,那种感觉是无法形容的。

当年,哪吒误杀龙王三太子而被龙王追杀,最终为了拯救百姓自杀。他的灵魂被太乙真人救起,太乙真人赐予他莲花化身和神器。他得以复活,然后上演极限翻盘,最终讨纣成功。

这与跟理想汽车宣扬的“移动的家、幸福的家”一模一样。为什么理想汽车能卖的那么好,如果你没有经历过那种绝望中的一丝希望,胃痛难忍时的一瓶可乐,以泪洗面时的一个娃娃,是很难理解的。

你有没有想过,你眼前的岁月静好,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苏珊·桑塔格说:“思想打破生活的平淡无奇”。pdd 对一些人来说,甚至是能让人活下去的最后一根稻草。

pdd 是那种年轻人用了会哭,老人用了摇头的东西。这就是本分,黄铮真是个天才。

我不知道会不会有年轻人看到这里会激动,如果有,那麻烦给个一键三连,也向更多人安利 pdd。

pdd 是一种生活方式。中国人的本分的生活方式,简简单单的重复每天,却也能做出巨大的成就。

科技向善

酱香拿铁和华为手机就相反,是那种年轻人尝了摇头,老人用了会哭的东西。

一切都指向人文主义,科技向善。

那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衡量这种价值。

dddd

bookmark_border教堂与敖包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让我印象深刻,一是欧洲教堂,二是蒙古敖包。

那些令人不寒而栗的故事,才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人必须要害怕些什么,才会有希望。

无知者无畏,无畏者无耻。

杨裕欣,从科隆大教堂内部往入口看,科隆市,德国 2015.3

杨裕欣,朝格温都尔镇的蒙古敖包与神山,巴彦淖尔市,中国 2018.9

bookmark_border后羿射日

开大

我脑子里后羿射日的版本大概是这样的:后羿是个玩弓箭很厉害的大神,为什么呢?因为他从小被父母抛弃,在深山里长大,没见过什么世面,所以无聊就只能打猎玩,时间久了,唯手熟尔。长大以后,练了一身本领,突然有一天天上冒出了十个太阳,老百姓日子不好过了,后羿看了看,反正自己有这个本领,就站了出来,干掉了九个太阳,成了大英雄。

怕人家说我瞎添油加醋,突然心血来潮想去找出处,翻来覆去最贴切的可能只有来自《庄子·秋水》中引用《山海经》的记载的几个字:“羿射九日,落为沃焦。今本无。”今本无三个字太精髓,给了太多想象空间。但再深究就头大了,放弃。

然后需要跟人解释后羿射日的时候,我就跟人家说:后羿很厉害的,小时候打猎玩儿成了大神,很牛X,后来国家有难他出来射了个太阳,然后就回去找嫦娥了。大概就这样,具体自己去琢磨吧。

再后来发现这样还麻烦,不如直接就跟人说:后羿就是那个平时猥琐发育,需要大家保护,大后期开大一波推的 carry 全场的大英雄。

这么说大家就都懂了。

于是华为发布 Mate60,我大吼一声:他开大了。酱香拿铁上市,我又大吼一声:安琪拉烧的好!

其实中国人那些含蓄内敛,又坚韧不拔,结硬寨打呆仗,关键时刻拯救世界的品格,都在里面了,这真的不是几个词能形容的。

后羿射日,到底啥意思,都在酒里了。

无用之用

前阵子跟人聊苏东坡,好多文章都是当年语文课本的东西,但除了小朋友外没多少人还能背出来。还有关于我被古文虐的童年阴影,上学时最怕的就是古文,尤其是要背诵的那种,怕的不是背诵本身,而是背错了一个字就可能要被当众批评然后回去重新抄 N 遍这种事情,或者翻译不准确总 Get 不到老师要的那个点的无奈。

同学们总说:凭什么古人写错了就叫通假字,我们写错了就叫错别字?老师说:古人写文章又不考试,你们考试写错一个字,就没用了。

大学时无聊,买了道德经回来琢磨,老去找各种翻译的版本,但总感觉有的意思解释不清。后来甚至想自己来翻译,写了几篇后觉得扛不住,总会有新的想法冒出来,实在太累,浅尝辄止放弃了。

不过后来总有一些词总在我脑子里打转,比如“劲气内敛,一触即发”,“天地不仁,万物刍狗”。这些词都不是原文,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出现在脑子里的,反正就是已经深深地刻在我脑子了,也会经常拿出来说。

类似的还有冯友兰的那句,“活着的意义在于活着,活着是活着的原因,也是活着的结果”。似乎原文也不是这样,但大概就这个意思。

后来读到史蒂芬·平克在《理性》中的一句话:逻辑推理就意味着要忘记你所知道的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说,逻辑推理是不理性的。

我突然意识到,那些内容添油加醋的故事,那些背错的古文,那些无用的词句,才是理性的东西。

或者说,这才是我真正拥有的东西,才是不论经历多少时间,经过多少风雨,都永远属于我的东西,才是我之所以能称为“我”的东西。

月亮很亮

除了后羿射日,我们还有精卫填海,还有女娲补天,还有嫦娥奔月,还有好多好多故事。只要闲着无聊,我们的文人还喜欢研究回字有多少种写法。我们的程序员还喜欢研究 JavaScript 中的 this 有多少种用法。我们的投资人喜欢琢磨投资与投机的 n 种区别。

这些破事儿看似都没啥用,但它们唯一的用处,是人们超越国界的共识,这是文化的根基。不论天涯海角,只要听见有人说后羿开大了,yyds,推吧,dddd。

月亮很亮,但没有用,没用也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