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没那么简单

投资大佬们都爱说同理心。

查理芒格在多个场合提到过,做好投资少不了同理心。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在《价值》书里也多次提到,要”富有超强同理心“,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换位思考,有大局观之类的话。

我们对同理心的通常理解,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知道别人在想什么的能力。这样就能更好地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

同理心的第一次失败

我第一次对同理心的体会,来自做户外领队的经历。我曾做过业余户外领队,这工作听起来并不难,跟导游差不多,无非就是带着一群十来人的队伍完成几天的户外徒步之类活动。

但与导游不同,户外活动运动强度更大,也更危险。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导游工作外,你还要负责团队安全,带领团队顺利的完成任务计划。过程中你是队长,不论是队员体力不支、准备不足、装备损坏、还是突发路况、恶劣天气,都可能会带来突发影响。作为队长,你必须处理好这一切。

刚开始学习做领队时,我就被告知”要有同理心“。第一次上任领队之前,我自然也非常重视这事儿。

在出发前,我试图设身处地的去回忆了自己曾经当队员时的种种不愉快。我想着如果我是领队,一定不能让这些不愉快再发生,于是做了各种各样的准备与改进计划。

我设计了一套完美的流程,做的详尽准备。包括详细路书,完整的安全指南,也包括提前写好欢迎词甚至安抚体力不支的队员的话术。我还花大量时间准备了各种Plan B,C,D…,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比如有队员中途想坐车怎么办,晚上吃饭有人吃不惯怎么办,一直到主动为队员准备好足够的备用的水、干粮甚至袜子。

我想如果我是队员,应该遇不到比这再好的领队了。

第一次领队工作就这么开始了,可一切并没有那么顺利。一开始,漂亮的欢迎词和话术的确起到了一些效果,但正式活动开始后,似乎所有事情都在跟我作对。最后的结局也十分悲催,整个活动过程状况百出,我拿到了很低的评分。

有个新手队员,可能是穿的鞋不太合适,才开始不久就走不动掉队了。作为队长,我为了安全起见,很快建议他及时中止,早早原路返回。后来因为没有完成行程,他一直不怎么高兴。

为了队伍安全,我一路上非常严格的要求所有队员严格按照事先立好的“规矩”行事,比如“走路不拍照,拍照不走路”,比如必须让领队走在最前面,队员绝对不能超过领队(以防走岔路)。尤其对一些不爱守规矩的老鸟,为了安全考虑,我一直不停的要求他们要老实的待在队伍中。可他们也不满意,大概因为觉得自己户外经验丰富,还要成天听我的唠叨。

为了照顾体力没那么好的队员,我一直把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不停嘘寒问暖,主动帮他们纠正走路姿势,帮他们背物资,帮他们安排在队伍中的位置,帮一切我能帮的事儿。不过,他们似乎决定这都是些理所当然的事儿,不仅没有多少感谢之情,反而在第二天我不愿意再帮忙的时候,开始抱怨起来。

甚至,另一些队员对我只帮助其中一些队员的行为不满意,认为我偏袒一部分人,没有对所有队员负足够的责任……
这种感觉简直太糟糕了,初次当领队甚至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是”吃力不讨好”。

管理期望比设身处地更重要

事后,一位领队前辈用一句话点醒了我,前辈跟我说,“你要管理期望,不能做保姆!”。

回想起来,我事无巨细的准备给了大家过高的期望,一上来就让队员们就看到了“一个非常专业的领队”,期望被拉的很高,却享受到了一系列标准化却死板的服务,与期望不符,自然评价一落千丈。

毕竟所有人最终平安到达终点了,从“安全、顺利到达”这两个最重要的大局观来看,我是个合格领队。但这距离一个“优秀的领队”还差很远,大多数队员并不是来“参军”而是抱着放松休闲的态度来参加活动的,安全只是领队的最低要求。

其实整个路程中也并非所有路段都那么危险,在比较轻松的路段,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我的确应该更主动让大家自由一些。更大的问题是,每个队员的经验,背景,期望各不相同,这直接导致我一刀切的做法几乎没有让任何人满意,反倒是强拧的瓜不甜,每个人都感到了些许不适的地方。

我所谓的设身处地思考问题起到了反作用,我看似聪明,实则犯傻,这与富有同理心反而背道而驰了。

还好有经验的领队们跟我说,犯这种直男错误再正常不过了,这是每个新手领队都容易犯的错误,这让我稍微得到了一点安慰。
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确是重要的,但同理心绝对不只包含这些。

我也学习了不少改进方法。比如作为领队,可以在一开始不要说太多漂亮话,可以先组织队员们在去程的大巴上做做自我介绍,不单介绍自己的背景,还要说出自己对行程的期待,尽可能的让队员们互相交流。总之通过各种手段,你要去尽可能了解每个队员。然后在了解大家的基础上,再以领队身份补充并提出自己的期望(主要是安全),顺带着从给大家提供支持(而不是提要求)的角度为大家提供路书、安全须知、注意事项等信息。

走向无为而治,也许什么都不做才是最好的

在管理好队员期望的基础上,领队要意识到,整个活动中每个队员都在不断激发自己潜力,挑战自己。作为领队,我们得相信队员们的潜力,尽可能无为而治,主动把存在感降下来。

在户外任务过程中,一旦领队存在感弱了,队员们很容易自然意识到真正来自大自然的危险,从而提起十二分精神。

一旦队员们自己对自己负责了,很多领队之前遇到的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领队只要坚守好“安全”这一条底线即可,在不涉及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给队员们最大的自由度,只有在队员或整个队伍真正遇到危险且需要帮助的时候,才有必要出现,做雪中送炭的事儿就够了。

这时候领队不再是保姆,更多的成为了队伍催化剂。针对不同的队员在不同阶段的需求,领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就足够了,因为领队的存在,队员们的期望被更好的满足甚至超出期望,领队与队员们一起形成共鸣,共同完成目标,这是最好的状态了。

投资中的同理心

绕了一圈,回到日常投资工作里,同理心也同样重要。

我们公司日常会安排研究员之间的互相路演,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我们对这种路演的要求是“能让第一次听路演的人理解这家公司”。这其实是一个要求很高的活儿,作为分享者既要把研究标的琢磨的非常透彻,又要精炼出核心要点,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给听众必要的信息。

大家研究能力都很强,但分享者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喜欢事无巨细的罗列和输出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为听众来说,总是觉得要么信息过多过于冗杂,要么没讲到重点或漏了重要信息。

我们来重新理解“能让第一次听路演的人理解这家公司”,分享者不应该简单的事无巨细做罗列,也不能一味按照自己喜好做概括总结。与做领队一样,分享者不能忽略的是也主动去了解听众的背景与期望,并根据这些信息,调整自己分享的内容。同样在听路演,不同的听众知识背景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关注点不同,期望也不同。

作为分享者,没有必要强行“设身处地”去向听众灌输某些观点,要相信听众都是可能用真金白银去下注标的的人,只要这个标的有意义,听众自然会提起十二分精神去寻找自己的关注点。反过来,作为听众的角色,也应该主动提出和告知分享者自己的期望,同时去了解分享者的期望,也了解其他听众的期望,再与自己的期望做匹配。这其中都少不了沟通与同理心。

公司还只是试炼场,比公司内部分享更重要的,是在投资实战中与市场先生打交道。

价值投资者崇尚独立思考,但独立思考很容易走向“一意孤行”从而犯错误,就好像我初次做领队时候犯的错误一样。

在对行业、公司的判断中、对市场先生的判断中,我们一样需要富有同理心,首先去管理好市场先生的期望。市场先生代表了市场上大部分的投资者,他们是我们投资的对手盘,但更是我们一起陪伴优秀公司成长的同路人。

作为投资者,我们也应该先把存在感降下来,放低姿态去细致的感受到市场的一举一动,感受到市场为什么情绪亢奋,为什么出现低迷,在公司经营发生一系列变化,在发生一系列宏观事件的过程中,去感受市场的自信、坚定,抑或是害怕、无助。这是一种慢慢形成的对于市场的感知力,就像作为一名优秀领队逐步开始了解队员们一样,我们对市场的理解逐渐加深,最终与市场形成共鸣。
在此之前,不要轻易出手。这也是敬畏市场的表现,“市场大多数时候都是对的”。

我们相信大多数的时间里,市场会做出正确的判断,股价相应的也会随着市场先生的情绪,围绕着公司基本面变化的过程波动。
接下来才是雪中送炭的时间。在与市场产生足够共鸣后,我们可以将我们掌握的信息与市场预期做比较,然后判断市场上大多数人的预期是会逐渐加强还是慢慢落空,根据判断结果,自然而然能够做出相应的交易动作。如果我们判断正确,市场先生会给我们奖励。

人性就是这样,在没有与对方形成共鸣之前,任何多余的思考都是一意孤行。富有超强的同理心,需要在沟通基础上的理解对方并管理好对方的期望,并在与对方形成共鸣的基础上做出相应决策。同理心没那么简单,它是一种长期感知力,而并非超能力之类的读心术,它来自耐心、专注力、理性思考等一系列优秀品质的长期加持。

2021.10.28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