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_border五郎的那些食物(四)- 午市快餐 & 贵州菜

S9E6 午市快餐

天下好吃的食物再多,我们也不能天天大餐是吧,遍布大街小巷的午市套餐,也是了解感受一种饮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外卖还没有那么风靡之前,我们还是更加习惯每到饭点下楼去吃顿快餐的。尤其是在大城市写字楼密集区的中午,一到饭点,马路边、巷子里就会打出一块块“盒饭”、“快餐”之类的招牌,鳞次栉比。小餐馆也好,路边摊也好,都会出来做午餐的生意。因为中午吃饭时间大都比较集中,这些地方往往排起长队。经过一上午工作的白领吃货们,三五成群,排着队、聊着天、等着饭。

能把这个生意做下去,非得有两把刷子才行。一方面,这种天天吃的快餐不能太贵,必须得有性价比,另一方面,毕竟每天中午都要吃,客人会异常挑剔,但凡有一点不合胃口都不行。久而久之,每个店家都会沉淀下自家的招牌特色菜品,这家的扣肉特别香、那家的蔬菜口味重特别下饭、那个老太太做的粉丝用了特别的调料,全球仅此一家等等等等。

这些小秘密往往不足为外人道,外人也不关心,真只有天天在这儿吃快餐的客人们才在一年一年的日积月累中如数家珍。不同地域的快餐内容完全不同,这些在时间中积攒下来的口味,是真正经过检验的珍宝,十分有意思。

这种快餐在日本被取了个直接简单粗暴的名字——“ranchi”,音同英文的“launch”。和中国一样,为了提高效率,店家往往会指定特定的当日限定套餐,提前批量准备好,以满足中午人流高峰时间的用餐需求。

踏踏实实、日复一日做好每一道菜,一份价廉物美的盒饭,是记录、也是传承,更是一天天客人的满足。

吃这样的快餐难不成会有些单调,店家通常也会提前准备好一些可以单点的加菜,比如卤肉、鸡腿、炸鸡块之类。”中午加个鸡腿”这个梗就是这么来的。

饭后五郎毫不意外地加了一份唐扬鸡块,裹粉油炸的鸡块配上沙拉酱与解腻的包菜丝。

在慵懒的午后,这种简单又到位的满足感,不输一顿豪华大餐后的一道收尾甜品。

S9E7 贵州菜

出乎意料的,今天这家在日本的贵州菜,地道程度可以打80分,这个分数可以远远超过在上海啊北京啊之类的大城市吃到的大多数贵州菜。

不可否认的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贵州都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老百姓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再加上贵州这地方山是真的多,气候经常阴冷潮湿,食物难以保存,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口味又下饭的贵州菜就诞生了。

贵州人特别爱追求口味上的刺激,因此贵州菜口味偏重,既吸收了来自四川湖南的辣,又发扬了自家擅长制作发酵食物的特点。于是发酵过的糟辣椒、豆豉就成了主角,酸、辣、发酵过的豆香混合在一起,这种味道独一无二。

糟辣椒类似湖南剁椒,比起剁椒糟辣椒的酸味更加突出,用来当做调料炒出来的菜品,风味也更加突出。所以比起剁椒,糟辣椒的应用范围也大的多,不仅可以用来炒菜,也可以直接当做蘸料、甚至炒饭、煮著名的酸汤火锅,都用得上。

与糟辣椒同样有标志性的是贵州的干豆豉和水豆豉。干豆豉大概是最具有贵州特色的调料之一了,与常见的广式黑豆豉不同,干豆豉的制作过程中,一旦将黄豆煮熟以后,就始终保持干燥,再没有浸泡清洗的步骤,只是借助贵州阴冷的空气慢慢将黄豆风干发酵。因为没有用清水清洗的过程,豆子的发酵风味更加浓郁————甚至是臭气熏天,味道就如同刚打完球的汗脚一样。是的,就是那么重口味。

干豆豉的味道由于实在是过于刺激,一般只在炒菜的时候作为特别的调料添加进去,跟辣椒、猪油等等香味混合在一起形成独特风味。在家里我每次要使用干豆豉,都要注意用完之后立刻扎紧塑料袋,不然整个房间都会一直萦绕着令人印象深刻的味道。

水豆豉就完全不同,水豆豉的豆子完全泡在水里发酵,制作出来的豆豉味道就温和得多。这又是另外一种鲜香,一般就适用于各种凉拌菜。

豆豉火锅似乎是一种更完美的吃法,用干豆豉和各种辣椒一起煮火锅,然后用水豆豉当做蘸水,一次性可以享受两种极端美味。里面可以烫煮各种青菜或肉类,到最后,越煮越浓郁的汤汁还可以拌米饭吃,这种味道真的是很难用言语形容,只有实际吃上一次才能感受到。

顺便要提一下的是,回锅肉作为四川名菜,地道的做法一定是郫县豆瓣来炒。不过在贵州,大家就不那么拘泥地道不地道。回锅肉不但可以用豆瓣酱炒,也可以用糟辣椒炒,也可以用各种豆豉来炒,甚至还可以用来凉拌,用来下火锅。总之,只要是肥瘦相间的猪肉,好吃就行,下饭就好。

贵州菜可以说的实在太多,这些仅仅是九牛一毛,不过肚子已经足够饱了。

更多

bookmark_border五郎的那些食物(三)- 日式烤肉

5. S9E5 日式烤肉

人类爱吃烤肉,大概就和爱吃薯片和炸鸡一样来自于本能。

在这个星球上,东方与西方吃烤肉的方式大不相同。也许和习惯使用的餐具有关,大多数使用刀叉的西方国家都倾向将肉大块大块的整块烤熟,然后用刀叉分切着吃。使用筷子的东方国家,则倾向于先将肉切成小块或者小片,然后再烤。

切成小片之后,如果在普通的平板上煎烤,肉在烤制过程中产生的水分就容易捣乱,导致温度不够高,抑制了美拉德反应的发生,使烤肉风味全无,成了炒肉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人习惯于用树枝、竹签、铁签之类将肉串成串再火烤,形成了独特的“撸串”文化。我们的邻居日本和韩国却不太一样,他们习惯用网格状的金属烤肉网在炭火上烤肉。烤出的汁水会直接滴落到炭火里,而且这么做,就算用筷子也可以轻松吃烤肉了。

大多数的亚洲国家,历史上都不以肉类为主要食物。吃肉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一直都是挺奢侈的事。在日本,直到19世纪末的明治维新期间,政府才开始允许和鼓励国民吃肉。

然而在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影响下,日本人很快美国人那里学会了吃牛肉,日式烤肉以牛肉为主,这也促进了日本的养牛业的发展。

日本人还充分发扬了拿来主义,把美国牛排的精髓给学了过来。日式烤肉不会过度腌渍,这最大程度保持了肉的原味。基本上,他们只用盐和胡椒轻轻给肉上些底味。就算是异味较重的猪肉,也只会用些葱来腌渍去味。这种吃法,在习惯用重调料来去腥增香的中国和韩国都不容易看到。

日本人也有自己的改良。也许脱胎于对鱼类的处理,日本人对肉类处理的细致程度恐怕是粗犷的美国人做不到的。在日式烤肉店,各种肉类被按部位分割的清清楚楚,你可以吃到牛小排、雪花牛肉、牛横膈膜,牛肩胛肉等等。不仅是部位划分的细致,为了让客人方便不同部位的烤制,各种肉还会被按照部位的不同,被精心切成大小、厚薄合适的形状。这与韩国烤肉粗放的整块煎烤再用大剪刀剪成小块的做法完全不同。

从客人的角度来感受,吃日式烤肉是一种特别的享受。你可以亲自用筷子把一片片烤肉夹起放在被炭火烤的滚烫的烤肉网上,然后静静的看着肉片从粉红色逐渐成熟为迷人的褐色。与此同时,油脂被高温逼出,你可以看着每一滴油脂从肉里渗出,冒着小泡泡,然后滴在炭火上,产生充满风味的油烟,给烤肉增添上无法抵御的烟熏香气。

烤肉大权在你自己的手上,你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控制每一片烤肉如何进入你的肚子里。可以一口闷,也可以小口咀嚼,可以配一碗白米饭,也可以蘸点酱包生菜吃。你可以控制每一片烤肉的成熟程度、甚至烟熏程度。

这个过程其乐无穷,其中的趣味,大概只有中国的火锅能与之相比了。

相关

bookmark_border保持投资过程的舒适

芒格的阿里巴巴投资

今年1月,查理芒格旗下的每日期刊公司公布了最新持仓,芒格继续加仓阿里巴巴。到21年底,芒格已经将自己接近30%的仓位给了阿里巴巴。不过与此同时,阿里巴巴股价一直在跌。

在2月的股东会上,当芒格被问到对阿里巴巴这笔投资的看法时,芒格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回答:“阿里巴巴是让我感到舒适的投资机会”。

不愧是芒格,买个股票跌了那么多,没有睡不好觉吃不下饭,还能感到舒适。

看看芒格买入阿里巴巴的全过程。2021年第一季度,首次买入16.5万股,平均持仓价227美元,这个价格相比阿里巴巴股价的最高点,已经跌去了30%。

第二季度,持仓没有发生变化。到了第三季度,阿里巴巴股价持续下跌,芒格又出手加仓了13.7万股,此时持仓大约30万股。芒格这次加仓价格大约在160-170美元,大概是最高点跌去50%的位置。

第四季度,随着阿里巴巴大幅下调2022年的收入指引,股价仍然继续一路下跌。芒格在第四季度大幅加仓了阿里巴巴达30万股,到现在总持仓达到了60万股。这次加仓的买入价格大约在110-120美元附近,因此大致可以估算,一年下来芒格的综合持仓成本在160美元附近。

按现在100美元的价格计算,芒格对阿里巴巴的投资,到目前为止浮亏接近40%。

再来看持仓比例,在披露的美国股票持仓中,芒格在第一季度买入时,大约买入了20%的仓位,由于股价下跌和其他持仓股票的上涨,在第三季度加仓之后,阿里巴巴的仓位依然保持在20%左右。直到完成了第四季度的加仓,总仓位终于达到了不到30%。

在逐步加仓阿里巴巴的过程中,芒格并没有卖掉其他的持股,那他的钱是哪儿来的呢?一方面,他卖掉了一些其他没有披露的股票,另一方面他还加了杠杆,用于购买股票的资金中还包括了大约6900万美元的融资贷款。

每日期刊公司的业务除了投资外,还有出版和软件信息服务,不论是出版报纸还是向法院提供软件产品,它们都能相对稳定产生现金流,一年大约几百万美金。这意味着与伯克希尔这样的保险公司类似,芒格可以将公司每年产生的几百万美元现金流投入到投资业务中。这里芒格似乎更加激进,不只是用这些现金流来加仓,而是用这些现金流来支付融资贷款的利息,按2021财年300多万美元的现金流计算,这已经能够支付这些融资产生的利息了。

不仅如此,每日期刊公司本身业务,尤其是信息服务业务也还在保持增长,而并不需要持续投入过多现金。也就是说,如果每年产生的经营性现金流持续增加,芒格还有机会用更多“免费”的资金来加仓买入股票。

上面也提到过,每日期刊公司还持有不少外国股票没有披露出来,每日期刊公司实际总股票仓位是3.95亿美元,阿里巴巴实际上的仓位比例更低,所以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一年后阿里巴巴的股价再继续跌,芒格还能有钱继续买入。虽然如果真是那样,芒格对阿里巴巴的持仓比例可能要接近一半了。

相信买入后股价腰斩也不是芒格希望看到的,到今天为止,阿里巴巴似乎还没有看到止跌的迹象,我们暂时不去评价芒格对阿里巴巴的下注本身是否正确,仅仅从持仓组合和操作看来,这对我们也有不少启发,主要是控制买入仓位和保持现金流这两点。

控制买入仓位和保持现金流

首先越跌越买,越买越多的金字塔建仓法还是很简单但很实用的建仓方法。不过要做到这一点,仓位管理真的很重要,即使是神如芒格,也没能避免买入一家下跌了30%的优质公司后,依然还能再次跌去一半。不过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这样的下跌发生时,得还有本事去加仓。

首先是仓位控制也就是资产比例的管理,先买入一部分仓位,然后耐心等待。我不清楚芒格加仓的标准是什么,可能是30%的跌幅,也可能是市场情绪或者其他什么指标,总之能在一年的持续下跌中等待并逐步加仓,这可能已经是很多人难以做到的了。得把握住市场的节奏才行,别一跌就开始加仓,也别一涨起来就觉得买少了就迫不及待的再次冲进去,市场的疯狂与恐慌往往都会超出想象。

更重要的是对现金流的管理。我相信芒格的舒适除了来自他对阿里巴巴和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之外,更建立在每日期刊公司稳健的现金流之上,健康的正向现金流,使得他能够泰然自若的用上融资贷款这类杠杆工具,不但能够长期持有,还有机会在市场出现极端行情时获取更多的资金加仓买入股票。

对普通人来说,这种利用企业经营现金流买入股票的机会很难获得,但我们也应该想办法对个人投资账户保持正向现金流。可以是从个人定期收入中取出一部分用于投资,可以是获取股票分红或其他相对固定的收益,也可以是控制仓位,留出一部分现金定期投进个人的股票组合。不论哪种方法,这样的正向现金流都会给我们的投资提供持续不断的安全保障,在关键时刻,它们能确保我们留在市场上,这很重要。

最近一段时间的市场表现不好,这时候来提控制买入仓位和保持现金流这些听起来似乎有一种心理按摩的味道。不过实际上难做到的反而是在市场快速上涨的过程中,比如芒格去年刚开始买入阿里巴巴的时候。市场的快速上涨或者反弹,往往更容易引起“害怕错过”的心理,然后忘了这两点。回头来看,不论市场状况如何,保持交易的平常心和始终如一的交易风格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一切最后还是得落在对买入标的本身的长期判断上。好公司永远在成长,对优秀的公司来说,未来一定会比现在强,内在价值也一定会比现在高,这才是穿越周期的根本。

说实话,我难以想象如果抓错了一个机会会怎样,阿里巴巴最终是否会涅槃重生,也要等到几年后才会见分晓。但这更加促使我们持续的学习并夯实事先的研究工作,只有确保投资的公司牢牢的守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事先什么都搞清楚了,当各种事儿来临的时候,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保持从容和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