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应用落地的两个关键问题

最近参与了一些关于 AI 应用落地话题的交流,我提出了两个问题,到目前为止,都还没好的答案。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未来 AI 的信息容器是什么?

在过去的 100 多年中,信息技术领域的用户体验经历了几次重要的变化,人机交互界面从最初的按钮与指示灯,到随后的字符终端,再到图形显示界面,直到最近十来年的多模态交互(语音、触控等)。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信息容器“。这是一种以特定格式储存信息的媒介,它配合上相应的输入/输出设备,提供特定时代人类与机器打交道的解决方案。这些信息容器包括 IBM 的穿孔纸带,字符终端时期的磁盘与文件(微软 DOS 操作系统名称的字面意义)、GUI 时代的格式文档(例如 doc、xls、pdf)、互联网时代的 HTML 等等。

在 AI 时代,有了强大的自然语言能力、图形生成能力,我们将如何与 AI 之间传递信息,或者说,人与人之间未来将如何传递信息?

最近 AI 辅助写作已经不稀奇了,我也深度使用了一些工具,但很快就发生了神奇的事情——写作者大量使用 AI 辅助写作,用几句话生成一大篇文章,阅读者与此同时也开始大量使用 AI 辅助总结阅读,把文章缩回成两三句话。

哪里不对劲。

不对劲的原因,正是适应 AI 时代的信息容器缺乏。实际上我们习惯使用了自然语言这种媒介来交换信息,在信息密度更大的 AI 面前,自然语言在效率上毫无战斗力,反而成了帮倒忙的玩意儿。

我在想象一种新的媒介的出现:当我接受别人的资料时,我不想看到长篇大论,简洁的总结就足够了,如果我需要更多的信息,AI 可以再实时生成给我。

打孔纸带催生了 IBM,字符终端造就出了 PC 产业,图形终端下的 Office 三件套让微软成为了垄断巨头,触控与移动终端则让苹果重回辉煌。

那问题来了,定义 AI 信息容器的下一个巨头会是谁?

我的第二个问题是:AI 的“WOW时刻”在什么时候怎样到来?

新技术的落地,都是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提升效率,替换传统工作、学习、以及生活方式的过程。

但人们对新技术的接纳来源于比较。

大多数人可能都经历过从智能手机是个大玩具,到生活离不开智能手机的过程,但绝大部分人,包括我在内,还没有体会到“离开 AI 就没法过日子”的感觉

这种转变的时刻,被我称为“WOW时刻”。某个行业的“WOW时刻”一出现,就再也回不去了!如果说好奇心是驱动消费用户购买新技术产品的第一波浪潮的话,那么 “WOW时刻”才是真正深刻改变世界的第二增长曲线。

回想一下你是什么时候开始离不开 PC,什么时候开始离不开手机的?正是那些你发现在 PC 上写文章效率远远超过在稿纸上爬格子,或者在手机上刷小视频的娱乐效率,远远高于守在电视机前看新闻联播后面的黄金档电视剧,又或者是在移动支付时自然而然掏出手机的时刻。

要想出现“WOW时刻”,除了新技术本身,还必须等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解决方案、生态圈等等陆续问世,这些都是要人们花费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摸索出来的。

所以,“WOW时刻”的到来往往要比人们所想的要晚不少,想想看,即使图形界面的 PC 早在 1990 年代初就出现了,直到 2010 年代我们还会在很多场景,比如超市收银机看到几十年前的字符界面应用程序。

我始终相信 AI 的“WOW时刻”虽迟但到。我对此充满了期待,我也非常好奇,这个时刻将会以怎样的方式,以怎样的方式来临

两个问题,都还没有答案。且行且思,静观其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