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是资产:伯克希尔哈撒韦1983年股东信读后感

(北大价值投资课课程作业,2023年作业一,2023.10.12)

1983 年是个有点特殊的时间节点,那年美国经济表现良好,已经从 70 年代的滞涨中走出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也迎来了高速增长的阶段,在这一年的股东信里,巴菲特花了很大篇幅向股东们介绍伯克希尔持有资产的情况,以及在商业上的主要原则等信息。

究竟什么是资产,如何理解持有的公司资产以及如何为其估值,永远是最值得我们思考的话题之一。

资产是金融学中最基础的概念之一,一项财产或者权利,只要未来能带来现金流,就是资产,资产的价值是资产未来能带来的现金流的总和。

道理虽然很简单,但放在实践中,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估计公司未来的经营状况,从而估计现金流。

对伯克希尔公司来说,巴菲特将其定义为股东拥有资产的渠道,也就是说,你持有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本质上是持有了一篮子公司的所有权,伯克希尔的公司帮你完成了资产配置的工作。长期看,伯克希尔的目标是是使得它持有的公司业务价值持续增长,以此目标进行一系列资产配置决策。

一般而言,会计是用来衡量资产价值以及未来收益情况的重要手段。然而,巴菲特反复强调了传统会计政策的局限性。会计政策是死的,针对伯克希尔这样复杂的公司,很多会计数字都会失真。针对1983年的伯克希尔公司,巴菲特认为至少有两个重要的原因导致伯克希尔公司的内在业务价值远远超过通过会计手段计算出来的伯克希尔账面价值。第一,是因为会计计算方法问题,保险子公司持有的其他股票的账面估值远低于市场价值;第二,是因为巴菲特认为他所持有的几个公司的商誉价值,远大于账面上反映出来的账面价值。

我们常常习惯用 PB、PE 等指标去计算公司的估值,但根据 1983 年股东信中的这些讨论,我们清晰地意识到这种计算的局限性。如果使用的资产价格都有很大的偏差,那么后续的一切计算就都是徒劳了。

商誉为例,正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商誉是像折旧一样,应该每年计提减少一部分的。但问题来了,作为一项无形资产,商誉并不是机器,它不会磨损,更不会消失,反而如果经营得当,这台“机器”的价值应当是逐年增加的,尤其是在对于喜诗糖果这样的消费品公司来说,随着宏观经济复苏与长期的通货膨胀累计,公司的商誉会远远大于其账面记录。这是现有会计政策无法解决的问题。

从投资研究和跟踪的角度,影响这些无形资产变动的重要因素可能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人。管理层的经营水平,经营决策直接决定了公司资产的价值变动——也许公司并没有购买更多的土地、房产或是机器,但通过良好的广告宣传、高品质的产品、更高效的管理等等人的因素,公司的盈利能力仍然能够持续提升。

对公司而言,这些都是重要的资产。

巴菲特举了B夫人的例子:“我宁愿与灰熊搏斗,也不愿与B夫人及其后代竞争”。正说明了优秀的管理团队对公司长期价值的重要性。

另一个例子是布法罗晚报。在1983年,布法罗晚报的经营状况有所改善,税后利润率超过了目标。巴菲特认为这份报纸的高“渗透率”是其经营良好的重要因素之一,衡量了它的特许经营能力。另外还有一些定性或定量的数据显示出布法罗晚报相比竞争对手更好的经营现状,比如新闻质量和诚信的因素,比如所谓“新闻洞”(这也是个有意思的指标)占比的指标。

这些数据都反映了管理层对公司经营的结果,虽然它们无法直接衡量公司的盈利状况,但毫无疑问,他们能够间接反映出公司盈利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也会直接反映在公司的资产定价上。甚至,巴菲特在 1983 年股东信的附件最后提到,对于运营出色并能提供合理回报的企业,会计结果可以完全被忽略

另外,巴菲特还特地提到了一点,公司股票在市场上的成交价、成交量的大小,并不会影响公司本身的经营状况,也就更不会影响公司资产的内在价值。甚至由于股票的成交本身需要付出佣金,这种摩擦成本最后还是会转嫁给投资者,过度活跃的成交对公司资产以及投资者的收益只会带来负面影响。

如果从安全边际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判断公司的内在价值,来设定我们的安全边际。然而资产的内涵远比会计数据给出的要广,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投资者,对于大多数公司而言,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识别公司真实经营状况与会计账面数据之间的差别,就是极其重要的事情了。

P.S. 在 1983 年信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老巴提到了“news hole”(新闻洞),这个概念是 1982 年社会学家约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才提出来的,意思有点类似现在的信息茧房,虽然老巴是专门在讲 news hole 占比对经营的影响,但我觉得另有深意,挺有意思。

尤其注意到 1983 年的社会背景:里根总统 1981 年上台,随后两年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1982 年黎巴嫩战争打响,美国出兵但陷入泥沼;1983 年,美国突袭格林纳达并取得胜利。以及,1983 年,里根总统开始下令彻查日本半导体的倾销问题。

另外,1983 年 IBM PC 如日中天,苹果公司的 Macintosh 刚刚发布(老巴写信的时候已经是 1984 年初,刚好是 Macintosh 发布会结束后)。

这些社会背景都预示着一场大的变革即将到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