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公司的关键指标

在投资一家公司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公司进行长期跟踪。这个跟踪过程贯穿从投资前到持有中以及投资后。从时间上说,短的会持续几个月,长的则会持续好几年甚至数十年。

全市场有上百个行业几千家公司,每个公司都有林林总总的财务、经营数据,虽然对任何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投资者来说,全面细致的完成对一家公司的数据整理和分析并不困难,但可怕的是,我们日常面对的是几百家公司的各类数据和信息,而且它们还在天天更新。信息爆炸无法避免,各种信息碎片每天像弹片一样向我们飞来。为了处理好它们,我们不得不做出取舍,寻找更加有效可持续的跟踪分析方法。

跟踪关键指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思路。我们的期望,是通过梳理出各类数据之间的关系脉络,试图找到那么一两个对于公司经营状况最关键的数据指标,跟踪它就行了。

这种跟踪关键指标的感觉,就像跟老朋友相处。这样的老朋友跟同班同学不同,平日里大家各忙各的,并没有什么一起交流的机会,甚至你都没有精力让他每天有固定的时间出现在你的大脑中,最多偶尔可以从其他人口中得到一些关于他的消息罢了。

不过,每隔上一段时间,你就能把他找出来喝一顿酒吃上一顿饭,并聊上几个小时。试想一下,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老朋友,在这宝贵的几个小时里面,你们会聊些什么呢?

你们关心的话题总会有某个切入点,也许是近期的升职加薪,也可能是又搬家了,或者是经济环境变化对大家的影响,也许是胖了瘦了是不是去健身了。不论怎样,真的是老朋友,不可能每次见面都只谈论天气。

在研究公司的时候,也是类似的情况。每隔一段时间把公司再翻出来看的时候,关键指标就是这么一个切入话题的视角,从而展开对公司经营状况的更新和讨论。

关键指标的变动,一定也有一系列指标的同步变动。就好像只要我们切入了一个重点话题,就可以顺着这条线索不断的展开,去讨论公司的方方面面。反过来,公司方方面面的各种变化,最后也都会汇集到关键指标的某些变化上面。

选择合理的关键指标虽然并不那么困难,这就好像你了解一个人多了以后,自然而然共同话题就会浮现出来。公司看多了,关键指标也同样自然会浮现出来。

不过花上工夫足够细致的去对公司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就已经是一个门槛了,再能从各种信息中梳理出关键的部分则更需要一些经验和思考。市场总是热闹和喧嚣的,时时刻刻都会充斥着各种热点话题,这些热点话题也会对公司经营造成可大可小的影响,如果不是对公司本身充分了解,我们很容易放大热点对公司的影响,而错误的看待了公司本身的状况。但这也并不是说我们就应该主动忽略市场热点,转而去专心的“客观”评估公司,因为反过来,我们也经常低估了市场热点信息对公司发展的长期影响力。如何随着市场变化把握好这种平衡,就更是一种艺术了。

另外一个不太容易的地方,你和老朋友聊天时,你总是很容易看到是否引起了他的共鸣,老朋友会给你及时反馈。但对于公司来说,当你开始谈论某些你认为重要的话题作为关键指标时,你必须等上一段时间,例如几个月,才会从股价波动和市场的反应中捕捉到一些证明你的观察是正确或者错误的信号。

公司就在那里,市场就在那里,他们在发展,也许在不断变化,我们一厢情愿的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关键指标,不断去假设、验证、再强化或推翻假设、再提出新的假设,只要有必要,就随时调整自己对关键指标的判断。我们一旦认知形成,再去调整它就会遇到困难,这个过程很难熬,需要深厚功力以及平和的心态。

这里总结几种日常工作里,我们选取跟踪关键指标时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第一种情况,是我们常常简单的把公司整体的经营数据,例如收入、利润等作为关键指标对待。

尤其是新手,研究公司时容易找不到下手的地方,就喜欢这么简单处理问题。这并没什么大错,市场上很多人就是用这种方式来关心股票和公司的。

不过这往往显露出的是我们对公司经营的了解不够深刻,我们要意识到公司收入和利润只是一个财务结果,而我们关心的是这个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就好像第一次相亲你可能会直接直白的询问收入状况,但老朋友叙旧你总能找到更多比收入状况更重要的话题。

第二种情况,是我们容易将对股价影响较大的行业数据作为观察公司的关键指标。

这种情况尤其出现在一些受到行业、宏观影响比较大的股票,比如周期类股票上。也许这些数据对指导交易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因此从交易的角度,我们提升对他们的关注度很合理。

但要记住我们跟踪关键指标的目的,是要去把控公司的经营状况,然后做出预测。行业数据是一类可以用于验证和预测的辅助指标,但我们更关注公司本身。

第三种情况,是我们容易总结过多的关键指标。

很多时候研究真的是看着容易,一上手就完全不一样了。在对公司不了解时,焦头烂额的不知道该看什么,当研究逐步深入,看的东西足够多之后,突然又有一天觉得自己醍醐灌顶,什么都想看,什么都觉得很重要。

从不知道聊什么到什么都能聊的确是一种进步,也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不过如果大脑中关键指标过多,也就等于一定会错过真正的关键指标。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相信,要合理的谈论一个公司,真正的关键指标只会有那么两三个,在这个基础上要避免主观的去“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关键信息。我们常常会说,二选一我们永远会选错的那个,事实上的确这样主观的刻意选择往往是犯错的开始。

暂时搁置和沉淀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一方面可以适当扩大一些研究面,去搜集更加广泛的信息,然后再不时的回来琢磨琢磨,另一方面可以尝试去看看市场的反应,看看别人是怎么想的,作为对自己的思考角度的参考。

还有一种情况,有些公司本身发展缺乏主线,经营状况变化很快,容易在市场上随波逐流,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关键指标。如果是这样,那对公司经营的把控就会很有难度,可能要考虑是否真的需要去把控这类公司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