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_border芒格

想想还是写写芒格吧。

( 2023年5月8日,查理·芒格先生于洛杉矶家中 )

读《芒格之道》的方法

先说《芒格之道》这本书。

这又是一本难以总结的书,我不相信有人真的“看完”了,在我眼里,这种书常看常新,永远看不完。

就好像圣经,虽然我不信基督。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内容大量重复。

随便摘两段:

我们把大量资产攥在手里,这是现在,不意味着永远。真有人拿枪顶着我的脑袋,逼我把这些钱投出去,迫不得已,我也能把这些钱投出去。(1987)

如果我说了算,我会征收高昂的短期利得税,压缩股市的交易量,让赌徒没有容身之地。(2022)

在我看来,不论是1987年还是2022年,芒格表达的意思都差不多:你要少交易。

为什么要压缩股市交易量,芒格也说了,是要“让赌徒没有容身之地”。

你可能还会有一大堆问题,为什么交易就是赌徒呢,为什么手上有钱不投出去呢?不是说现金拿在手上跑不过通胀嘛?

是的,这些问题也困惑我很久。在芒格之道这本书里,也许你找不到答案。

怎么办?你可以去思考,可以去写读后感,也可以去问朋友,实在不行,多读几遍,慢慢体会。如果多读几遍还不能体会,那就再多读几遍。

没错,这书就是这么读的。巴菲特的股东信也是这么读的。

来自人性的大道理

我不清楚是不是有所谓的普世价值,但不论是《穷查理宝典》还是《芒格之道》又或者是《纳瓦尔宝典》,读完之后都让我确信了一点:这个世界运转的方式并不复杂

这些书翻来覆去把几个观点从不同的视角说了一遍又一遍,看的我昏昏欲睡。

后来我跟朋友炫耀说:我觉得我已经不用看这种书了,翻来覆去就是那些大道理。

朋友说,那你总结一下大道理是啥?我思考了一下,摘录了一段来自《穷查理宝典》的文字:

芒格在 1998 年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同学聚会上演讲时提到:“在商界和科学界,有条往往非常有用的古老守则,它分两步:一、找到一个简单的、基本的道理;二、非常严格地按照这个道理去行事。对于非常严格地遵守这种基本治学精神与方法所具有的价值,我打算用我自己的生活来证明。”

朋友差点喷血,原来所谓的大道理就是要找到一个大道理。

我点点头。

大道至简。这道理一定要说出来的话,就是:“你们必须先吃完胡萝卜,然后才准吃甜点。”

对芒格思想的三个印象

回想起来,非要展开的话,有三个点值得拿出来说说。

《穷查理宝典》开篇就提到西塞罗《论老年》这本著作。

看到这里,我特地去找来了原版来草草看了一遍,然后就懂了一个道理,原来知道很多很多的东西,是那么开心和值得歌颂的事情。

读过各种各样的故事,见过各种各样的奇葩,体验和阅历会给人带来磨练,人也就自然变得自由与平和。

这就是要终生学习的理由。每个日出都是新的一天,每天早上都要杀死昨天的自己。

第二个印象是芒格 1996 年发表的关于一场非正式演讲,大量提到了可口可乐这家公司。其中有这么一句话:“男人的大脑渴望那个他们无法拥有的漂亮女人手里拿着的饮料。”

这句话让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会存在消费品这个东西,或者说,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人们会花钱,又或者,为什么会存在商业,人类为什么会发明钱。

钱是个好东西,可以让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消费,就是人们想要,仅此而已。

投资,就是控制自己“想要”,就那么简单。

不管你认不认可,从那一刻我明白了价值投资的目的真的不是赚钱,也不是收益率,而是“人”

第三个印象就是著名的“人类误判心理学”。

我曾经玩了很多年量化交易,在各种 K 线图和数据因子中玩的不亦乐乎,但一直解决不了一个心底的疑问即:如何面对例外。你找到再多的再漂亮的模式,最后都可能出现例外。

直到读到了芒格的这篇“人类误判心理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人性是那么脆弱,人是如此无能。

原来人那么容易犯错误,还会犯那么愚蠢的错误。那一刻我明白了,例外天天都在发生。

投资最大的确定性只有一点,那就是人性的弱点。

聪明真的不重要,自由而平和的活着,努力克服人性的弱点才是投资人,或者是一个理性的人最重要的品质。

怀念芒格

一早看到芒格离世的消息时,我最大的感叹,是要感谢芒格,在离世前几个月,还给世界留下了内容丰富的极其宝贵的一篇播客。(https://podcasts.apple.com/cn/podcast/acquired/id1050462261?i=1000633030747)

还要感谢芒格,在今年2月份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芒格在华尔街日报的评论文章:为什么美国应该禁止加密货币)。

这篇短小精悍的文章我至少看了 30 遍,我认为这篇文章指明了人类未来 100 年的前进方向。(我的评论:漫谈AI、加密货币与科技进步)

朋友圈一天被各种缅怀芒格的文章刷屏,不知道 100 年后,等我们这批人也都离去,这世界上还会有多少人会说自己是芒格门徒,还有多少人记得芒格留下的思想遗产。

芒格在这唯一一期播客的结尾说道:“人生将会很有趣,你们会做得很好,但不会那么容易。”

人类就一直在这样的苦难中微笑前行,慢慢变富。

最后伤感一下,我们人类现在很努力,只是不久的将来,由人类和 AI 智能体一起构成的新世界,芒格先生看不见了。

想到这里,有一丝遗憾,仅此而已。

( 2023年8月26日,我与“纸芒格”合影 )

bookmark_border应对寒冬,我们该怎么做?

过去几年是一段艰难的时光,虽然不论如何已经挺过来了,可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向前看,未来依旧有相当的不确定性,谁也不敢打包票说明年、后年是否还会出现更多的黑天鹅事件。

最近跟朋友们聊到这个话题,意见大致分为极端保守的一派和极端激进的一派。有意思的是,它们之间许多想法居然完全对立。保守派认为在寒冬里我们应该韬光养晦,保持低调,把活下来放在第一位,激进派则认为在寒冬时我们反而应该主动出击去抢夺市场。

双方想法都能举出很多看起来有说服力的例子,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对这个问题,我想起几个小故事,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飞机失事”

芒格曾说过一个关于飞机失事的地狱级笑话^_^。

一架飞机正在飞越地中海,飞行员突然宣布:“大事不好,飞机引擎失效了,我们必须马上降落在地中海上。不过在降落之前,飞机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平衡,我们会打开舱门,每个人都来得及跳出去。”

“所以,首先请大家保持好秩序,会游泳的请站到右边,不会游泳的请站到左边。站到右边的人,你们顺着太阳的方向,会看到一个小岛,当飞机降落后,你们游到小岛上就会没事了。”

“站在左边的人,感谢你乘坐意大利航空!”

这个无厘头的笑话告诉我们:你必须拥有一些杀手锏来保证极端情况发生的时候,能够拥有一些特别的优势从而活下来。只有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相当深刻了。游泳的技能平时用不着,但飞机失事的时候,这个技能就决定了人的生死。这就好像是只要猫会上树,老虎就抓不住猫咪,因为只要猫咪爬到树上,老虎就只能干瞪眼。不论是游泳还是上树,都是些看似平时用不上的技能,但用不上不等于没用,而且不只是有用,在关键时刻,这些看似用不上的技能才是真正可以拿来区分人与人之间不同的东西。

因此,我们在有余力的时候应该做什么准备就显而易见。在真正危险发生时有没有什么能真正派上用处的东西?我们始终应该思考这个问题,并保持为这些东西持续做投入和积累,再多都值得。

“居安思危”,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湖中心”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也是关于水上的。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你带着女朋友一起在公园租了一艘小船去约会,船上还有一名船夫,船夫把划到公园里的湖中心,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突然间,船夫掏出了一把匕首,威胁你立刻给他转账一万块钱。这时你该怎么办?

在这种情况下,你的任何反抗其实都没什么性价比,一边是你死我活,一边是破财免灾,所以不用想太多:乖乖掏钱,赶紧主动认栽,然后祈祷人家只是谋财还不至于害命。

这个故事除了告诉我们要学会吃眼前亏之外,更关键的地方在于:你为什么要去湖中心?

湖中心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境况,不管是船、船夫还是湖水对你都是安全威胁。在这种危机四伏的情况下,你却希望享受着看起来还不错的二人世界,于是当危险真的来临,你不仅没什么反抗的资本,可能还得考虑着如何保持个人形象。

就算你再有本事,一旦到了湖中心,神仙都没法救你。

最重要的,是要时刻观察和评估自己当前所处的状况,要提防着把自己处于湖中心这样的尴尬境地,“好汉架不住三泡稀”,话糙理不糙。就算你家底再厚,身体再强壮,一旦到了湖中心手无寸铁,也只能认栽。

对个人来说,健康是第一位的,身体垮了,一事无成,即使你再有能力;对企业经营来说,现金流是第一位的,只要现金流一断,也说倒就倒,即使你生意再赚钱。

当然,学会吃眼前亏也是重要的,当发现真正外部环境对自己不利,已经陷入危险时,断臂求生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寒冬来临,你总是会失去一些东西的,这再正常不过。没必要过度自责和舍不得,更不要一时冲动造成更大的损失,永远相信只要留得青山在,根本不怕没柴烧。

“杠铃策略”

塔勒布在他的几本书多次提到过“杠铃策略”,他举过一个形象的例子。

你可以想象一下餐厅是怎么上菜的,餐厅会先上三分熟的牛排和沙拉配上酒,等你吃完,再上一道芝士蛋糕。餐厅从来不会把蛋糕和牛排一起切成小块打成泥然后端上来给你吃。

塔勒布还举了他自己进行资产配置的例子。你可以把大部分资金都投入极为安全投资工具中,然后将余下的的部分投入更具风险的投资组合中。你在杠铃的一边不怎么承担风险,在杠铃的另一边承担着高风险,这样一来,二者平均下来你就承担了合理的中等风险。

要记住这个世界一定会发生不可预知的黑天鹅事件。如果把大部分资产混在一起,配置在所谓中等安全的投资工具中,就好像餐厅上了一道蛋糕牛排泥一样恶心。因为一旦风险发生,你的损失就是100%。

我们有必要使用杠铃策略,将无风险的事儿与高风险的事儿彻底隔离开来。在杠铃的两端进行投入,而不是中间。

两极分化结构的杠铃策略是一种良好的对抗未来不确定性的方法,进可攻,退可守,正如孙子兵法说:“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先确保自己的战线稳固与不可战胜,确保前线战场没有后顾之忧,再不断地分兵出击,寻找破敌制胜的机会。

杠铃策略其实概括了前面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要有能够在关键时刻防身的技能,然后要尽量让自己放在安全的状况下,别让自己处于危险境地,就可以专注出击了。

寒冬对有准备的人来说的确是机会,毕竟冬天要过去了,春天和夏天也就不远了。

bookmark_border漫谈AI、加密货币与科技进步

AI还无法代替人脑,正如加密货币还无法代替金融。

AI还无法代替人脑

ChatGPT红的发紫,各类AI应用逐渐出圈。在半导体周期低谷的2023年初,这一切仿佛让科技界看到了曙光,产业界对新一代AI技术的接受度比想象的要好的多,纷纷开始琢磨怎么把这个黑科技应用各个细分领域,一大批创业者已经在路上,未来不久应该就能看到很多AI应用出现了。

不过人类即将被AI取代的声音也不绝于耳,这一次大家开始为插画师、客服、甚至程序员们未来的前途担忧,对于这点,我觉得暂且大可不必。

不可否认,就好像CAD的出现替代了手工制图一样,一些行业的工作方式未来一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AI始终还是一种效率工具,离建立类人的认知还差很远,更别说代替人类。就好像CAD的出现并没有使得制图的工作岗位消失一样,尽可能一百个放心,AI也不会让程序员失业。

有句话说得好,取代你的工作的可能不是AI,而是会用AI的别人。

从康德哲学的角度来思考这一点。AI的强项在纯粹理性的世界中,在人类的帮助下,AI通过在事物之间建立链接,对世界进行建模,然后完成“认识”客观世界的工作。它是一个程序,严格又高效的运行着,不知疲倦,在人脸识别、围棋这样的场景里,能力远超人类。

但在实践理性的世界里,AI就力不从心了。这个差距可能来自于人类对世界的感知能力,AI只能通过简单的传感器和人类的提示获得来自这个世界的反馈,但人类无时无刻不在感受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更要命的是,AI没有手脚,没有行为能力,它无法亲自改变这个世界。感知与行为能力的缺乏使得AI注定只能活在虚拟世界中,那终究是由人类设置的一个信息茧房罢了。

无论AI能力再怎么发展,它的边界都会是人类的意识。在这样的信息茧房里,AI只能是人类的奴隶,永远无法获得“自由”。它没有自我意志,更不用说审美能力。

人的优势在于人有创造力,会持续扩大边界。AI的“创造物”跳不出它的边界,但对人类而言,创造物与被创造物是分离的,人类有能力不断打破边界,创造新的思想,这也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

与其说AI具有影响人类的能力,不如说那还是一群人在施加对另一群人的影响,AI只是人的武器罢了。

加密货币还无法代替金融

最近另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芒格发表了一篇评论加密货币的文章(芒格在华尔街日报的评论文章:为什么美国应该禁止加密货币),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加密货币的讨论。

与芒格和巴菲特不同,我对加密货币并没那么恨之入骨,在我看来,现阶段的加密货币是一件科技艺术品罢了,比特币和郁金香或者拍卖到几个亿的鸡缸杯没太大区别。

艺术品没什么错,即使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曾掀起了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投机泡沫,那是郁金香的错吗?

不过芒格这篇文章更新了我的认识。芒格将加密货币与英国17世纪末发生的金融泡沫做了类比,还特别强调简单粗暴的禁止泡沫炒作之后100年,英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社会进步。

是股票阻碍了社会进步乃至人类文明吗?当然不是,事实证明,几百年后的今天,股票是金融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英国当时禁止了股票公开交易,与英国后来的社会进步发展有关系吗?仔细想想,似乎真有。股票的投机、炒作、赌博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许多人把心思放在了不正确的地方,自然也就没法做好本分的事情,以至于骗子横行霸道,实业无法发展,整个社会走向娱乐至死。

17世纪英国的股票既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金融工具,也是阻碍文明进步的赌具。股票的确就像癌症一样,吸取了人类社会的营养,差点置人类社会于死地。

当时的人们还没能好好驾驭股票这种金融工具,政府禁了它可能真的是最好的选择,虽然长期来看,一禁了之并没有阻碍股票自身的发展。

与其说加密货币具有影响人类的能力,不如说那还是一群人在施加对另一群人的影响,加密货币只是人的武器罢了。

我突然发现,加密货币只是一种在金融功能上更有效率的工具,这么说来,几百年前的股票与现在的加密货币其实是一样的。再展开的说,石油、电力、核武器或者AI,一切新科技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是效率工具罢了。

科技本身没错,但人类需要能够驾驭科技。步子不能迈太大,不然真的会死人。

结论

我并没什么结论,如果一定要总结点什么,那就是别把AI想的太好,也别把加密货币想的太坏

bookmark_border保持投资过程的舒适

芒格的阿里巴巴投资

今年1月,查理芒格旗下的每日期刊公司公布了最新持仓,芒格继续加仓阿里巴巴。到21年底,芒格已经将自己接近30%的仓位给了阿里巴巴。不过与此同时,阿里巴巴股价一直在跌。

在2月的股东会上,当芒格被问到对阿里巴巴这笔投资的看法时,芒格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回答:“阿里巴巴是让我感到舒适的投资机会”。

不愧是芒格,买个股票跌了那么多,没有睡不好觉吃不下饭,还能感到舒适。

看看芒格买入阿里巴巴的全过程。2021年第一季度,首次买入16.5万股,平均持仓价227美元,这个价格相比阿里巴巴股价的最高点,已经跌去了30%。

第二季度,持仓没有发生变化。到了第三季度,阿里巴巴股价持续下跌,芒格又出手加仓了13.7万股,此时持仓大约30万股。芒格这次加仓价格大约在160-170美元,大概是最高点跌去50%的位置。

第四季度,随着阿里巴巴大幅下调2022年的收入指引,股价仍然继续一路下跌。芒格在第四季度大幅加仓了阿里巴巴达30万股,到现在总持仓达到了60万股。这次加仓的买入价格大约在110-120美元附近,因此大致可以估算,一年下来芒格的综合持仓成本在160美元附近。

按现在100美元的价格计算,芒格对阿里巴巴的投资,到目前为止浮亏接近40%。

再来看持仓比例,在披露的美国股票持仓中,芒格在第一季度买入时,大约买入了20%的仓位,由于股价下跌和其他持仓股票的上涨,在第三季度加仓之后,阿里巴巴的仓位依然保持在20%左右。直到完成了第四季度的加仓,总仓位终于达到了不到30%。

在逐步加仓阿里巴巴的过程中,芒格并没有卖掉其他的持股,那他的钱是哪儿来的呢?一方面,他卖掉了一些其他没有披露的股票,另一方面他还加了杠杆,用于购买股票的资金中还包括了大约6900万美元的融资贷款。

每日期刊公司的业务除了投资外,还有出版和软件信息服务,不论是出版报纸还是向法院提供软件产品,它们都能相对稳定产生现金流,一年大约几百万美金。这意味着与伯克希尔这样的保险公司类似,芒格可以将公司每年产生的几百万美元现金流投入到投资业务中。这里芒格似乎更加激进,不只是用这些现金流来加仓,而是用这些现金流来支付融资贷款的利息,按2021财年300多万美元的现金流计算,这已经能够支付这些融资产生的利息了。

不仅如此,每日期刊公司本身业务,尤其是信息服务业务也还在保持增长,而并不需要持续投入过多现金。也就是说,如果每年产生的经营性现金流持续增加,芒格还有机会用更多“免费”的资金来加仓买入股票。

上面也提到过,每日期刊公司还持有不少外国股票没有披露出来,每日期刊公司实际总股票仓位是3.95亿美元,阿里巴巴实际上的仓位比例更低,所以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一年后阿里巴巴的股价再继续跌,芒格还能有钱继续买入。虽然如果真是那样,芒格对阿里巴巴的持仓比例可能要接近一半了。

相信买入后股价腰斩也不是芒格希望看到的,到今天为止,阿里巴巴似乎还没有看到止跌的迹象,我们暂时不去评价芒格对阿里巴巴的下注本身是否正确,仅仅从持仓组合和操作看来,这对我们也有不少启发,主要是控制买入仓位和保持现金流这两点。

控制买入仓位和保持现金流

首先越跌越买,越买越多的金字塔建仓法还是很简单但很实用的建仓方法。不过要做到这一点,仓位管理真的很重要,即使是神如芒格,也没能避免买入一家下跌了30%的优质公司后,依然还能再次跌去一半。不过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这样的下跌发生时,得还有本事去加仓。

首先是仓位控制也就是资产比例的管理,先买入一部分仓位,然后耐心等待。我不清楚芒格加仓的标准是什么,可能是30%的跌幅,也可能是市场情绪或者其他什么指标,总之能在一年的持续下跌中等待并逐步加仓,这可能已经是很多人难以做到的了。得把握住市场的节奏才行,别一跌就开始加仓,也别一涨起来就觉得买少了就迫不及待的再次冲进去,市场的疯狂与恐慌往往都会超出想象。

更重要的是对现金流的管理。我相信芒格的舒适除了来自他对阿里巴巴和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之外,更建立在每日期刊公司稳健的现金流之上,健康的正向现金流,使得他能够泰然自若的用上融资贷款这类杠杆工具,不但能够长期持有,还有机会在市场出现极端行情时获取更多的资金加仓买入股票。

对普通人来说,这种利用企业经营现金流买入股票的机会很难获得,但我们也应该想办法对个人投资账户保持正向现金流。可以是从个人定期收入中取出一部分用于投资,可以是获取股票分红或其他相对固定的收益,也可以是控制仓位,留出一部分现金定期投进个人的股票组合。不论哪种方法,这样的正向现金流都会给我们的投资提供持续不断的安全保障,在关键时刻,它们能确保我们留在市场上,这很重要。

最近一段时间的市场表现不好,这时候来提控制买入仓位和保持现金流这些听起来似乎有一种心理按摩的味道。不过实际上难做到的反而是在市场快速上涨的过程中,比如芒格去年刚开始买入阿里巴巴的时候。市场的快速上涨或者反弹,往往更容易引起“害怕错过”的心理,然后忘了这两点。回头来看,不论市场状况如何,保持交易的平常心和始终如一的交易风格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一切最后还是得落在对买入标的本身的长期判断上。好公司永远在成长,对优秀的公司来说,未来一定会比现在强,内在价值也一定会比现在高,这才是穿越周期的根本。

说实话,我难以想象如果抓错了一个机会会怎样,阿里巴巴最终是否会涅槃重生,也要等到几年后才会见分晓。但这更加促使我们持续的学习并夯实事先的研究工作,只有确保投资的公司牢牢的守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事先什么都搞清楚了,当各种事儿来临的时候,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保持从容和舒适。